台灣建築從日治時期開始興起了一股貼磚風潮,貼的就是俗稱「二丁掛」的牆面磁磚,像是總統府、中山堂、迪化街老街等都是經典古蹟案例;時至今日,二丁掛一樣是深受台灣人喜愛的常見建材,不過顏色變多了,甚至還有木紋、頁岩等花紋紋路,不再只有既定印象中的暗紅色,更適合用在房屋裝修中,營造不同的設計風格。
什麼是二丁掛?
二丁掛是面磚建材的一種,分為平磚及山形磚兩種款式,常被使用在建築物外牆、柱面拼貼、園藝景觀規劃、收邊或勾邊上,也有部分會將丁掛磚運用在裝修設計中,建材用途廣泛。而二丁掛一詞起源於日治時期,丁是日本模具化的單位單位,丁掛磚規格從一丁掛到四丁掛都有,考慮施工後標準尺寸是一丁=5.5x11、二丁=5.5 x 23、三丁=16.5 x 11、四丁=11x23;單片寬度為60mm的面磚就俗稱二丁掛。
二丁掛優缺點
- 優點:
施工速度快
價格便宜
- 缺點:
早期使用水泥填縫,因毛細孔大,水容易滲透、卡髒污
壽命約20年,會有老化剝落風險
二丁掛貼法
- 橫貼(平貼) :所有面磚上下對齊,以水平方式拼貼。
- 直貼:所有面磚上下對齊,以垂直方式拼貼。
- 1/2交丁:30x60公分面磚最常見的貼法,每片末端落在上下排的正中間。
- 3/4交丁(37交丁) :每片末端落在上下排的3/4處。
- 人字型:源自歐溝中世紀的貼法,以V字型方式拼貼。
- 籃子編織貼:兩片1:2比例的長條形面磚垂直並貼成正方形,另外兩片水平並貼長條形磁磚,以橫縱交錯方式相接拼貼。
施工方式
1.抓水平:使用雷射水平儀測量抓水平線。
2.放樣:使用墨斗在要貼磚的位置做記號。
3.拌漿:攪拌調和磁磚黏著劑。
4.抹牆:將黏著劑用鋸齒狀抹刀塗抹於牆面上,並刮出波浪紋,以增加磁磚與黏著劑的抓力。
5.貼磚:依照基準線排貼上面磚。
6.敲磚:使用槌柄輕敲面磚,調整對齊水平位置,同時讓面磚吃漿、擠出縫隙中的空氣,黏著更緊密。
7.切磚:遇到無法使用整塊面磚拼貼時,確認所需的大小後,使用磁磚切割器切割,再輕輕一壓,面磚就會斷成兩半。
8.上、下方收尾:遇到有窗戶時,窗緣會使用上、下收尾的貼法。
9.填縫:貼磚完成後,待風乾後使用橡膠抹刀將填縫劑抹入磚縫間,再用沾濕的海綿擦掉表面多餘的填縫劑,貼磚作業就完成了。
“裝修工程找安心 享溫馨 揪甘心"
安心整合一直都在這裡守護大家,
安心整合一定讓客戶找得到我們。
服務專線:(02)2288-3320
聯絡信箱:0222880002@nxin.com.tw